最新问答搜索
气功调摄养生的方法气功流派和流行功法简介
2018-07-18 11:57  浏览:348

气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几千年无数人的反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各种功种和功法名称。 

气功的流派、功种和功法三者虽有不同,但又是相互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所以不能截然分开。比如静功是一种功种,但习练和提倡的人一多,按其具体方法和特点就可以创造一个功法名称,也可形成一个流派。现从气功基本原理来总结中国历代气功流派,大致上可以分为以调节呼吸为主的吐纳派,以调心入静为主的禅定派以及以肢体动作和自我按摩为主的导引派。 

​1.吐纳派

这是以呼吸锻炼为主的一种流派。古代称为吐纳、练气、调气、服气、行气、调息,现在一般叫调息,与道教气功关系较大。源出老子《道德经》的“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及庄子的“吐故纳新”,《内经》的“呼吸精气”等。

按调息方式,又可分为纳气或闭气派,吐气或长呼派,以及胎息派。

(1)纳气派:特点是以吸气屏气为调息法。具有代表性的是《内经》的“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闭气不息七遍……”。南北朝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正身偃卧,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唐朝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亦有类似的描述。现在一般简化为吸——停——呼法。

(2)吐气派:特点是以延长呼气时间为调息方法。陶弘景创立了“六字诀”,在呼气时按口形发出不同的六个字,即呵、嘘、呼、呬、吹、嘻六个清音,可分别治疗心、肝、脾、肺、肾和三焦的病变。现在一般简化为呼——停——吸法。又叫长呼派,其延长呼气的实质,就是呼气状态的屏气或停顿。

(3)胎息派:特点是呼吸细微,若有若无,源出老子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语,后人袁了凡在《摄生三要》一书中说:“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胎胞中,故曰胎息”。这是意念、存想和呼吸的结合。更有甚者,庄子提出练功最好用足跟呼吸,他说:“真人之息以踵(足跟),众人之息以喉。”我们知道,气息只能出入于气管和肺,何以能用足跟来呼吸呢?这和用脐来呼吸一样,这种称之为“踵吸”的调息方法,全在意守存想足跟,练功时随着呼吸,仔细体会足跟的特殊感觉。与此类似,还有所谓“体呼吸”法,就是随着呼吸,气息从全身毛孔中出入。

2.禅定派

这是一种以意念存想为主的气功流派,和佛教气功关系较大,又称静坐或坐禅,要求思想内敛,凝心意守,即以静坐为主的功法。为了达到能“入静”的目的,古人又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总括起来,有观息法、壁观法和存想法。

(1)观息法:包括默念数字的“数息法”,用“耳朵”听呼吸的“听息法”,以及隋代高僧智顗的数、随、止、观、还、净的“六妙法门”。

(2)壁观法:唐代宗密和尚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说:“达摩以壁观教人以安心,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故有达摩面壁十年之说。

(3)存想法:用意念想象的方法来达到排除杂念而入静的目的,以一念代万念,就不会悬念叠起,浮想联翩,心潮起伏,以致杂念丛生。即如唐代司马承桢所说,要存我之神,想我之身。存想的事物或对象,可以是自身内景,如想象五脏六腑的形状、颜色,或躯体的某一部位,此即所谓“内视”、“返观”。也可以存想外景,如蓝天、白云、流水、鲜花之类美好的景物,也可以想象自己刚洗完一个热水澡后的舒适爽意,或想象有一股热气团,从丹田小腹部到会阴穴,过尾骶、命门穴(夹脊),上至后枕(玉枕),此即所谓“三关”,经上鹊桥(舌),再下至小腹丹田,如此周流不息,即为小周天。如这种内气感应扩展到奇经八脉或十二条正经,就称为大周天。

3.导引派

这是以气功动功和自我按摩为主的一种流派。源出远古时代的舞蹈,后来称为导引按蹻,庄子称“熊经鸟伸”,华佗编成“五禽戏”,到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和十二段锦等。气功的肢体操练,要求动作柔缓,意念集中,眼神贯注,呼吸相随,动中求静,以动为主,动静兼顾。后来又发展为针对某一部位或脏器的局部动功,如清代徐文弼在《寿世传真》一书中,将动功分为心功、身功、首功、面功、耳功、目功、口功、舌功、齿功、鼻功、手功、足功、背功、腹功、腰功和肾功等44节。

动功除了肢体的动作以外,另一个内容是自我按摩,如梳头浴面,旋摩耳轮,按揉腹肋腰背和摩擦丹田涌泉等,现在归入保健劝法中。而保持肢体某一特定姿势(功架),并无动作套路的,则是介于动功和静功之间的功法,如各种姿势的站桩功等。

下面介绍几种在调心、调息和调身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流行功法,便于读者了解其概况,至于其具体操作法,本书限于篇幅,读者可参阅有关专门资料。

1.静功

这是指保持一定练功姿势以后,以调心为主,调息为辅,或不作调息,只要求排除杂念,宁心入静,而进入所谓气功入静状态。相当于古代的禅定派。姿势一般以坐式为主,又称静坐,类似于国外的静默疗法,一般的“闭目养神”也有相近的作用。入静的方法很多,但均从意守归一,即以一念代替万念入手,功夫深化以后,可进入无思无虑的虚无入定境界,这是气功最高深的程度。但静功也并非单纯的静,也有动的时候,除了内气在加速运转以外,静功练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动象,此即静极而动,符合老子“物极必反”的规律。静功适用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冠心病等。

2.松功又称放松功,是以放松肌肉和神经两方面的心身锻炼方法。具体功法有“三线放松”、“逐步放松”、“分段放松”、“局部放松”、“整体放松”和“倒行放松”等法。西方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兴起“逐步放松疗法”,后发展为“生物反馈疗法”。松功放松的方法主要靠主观意念使某些部位肌肉松弛,究竟是否放松了,全凭练功者内在的自我感觉,可称作“内反馈”,而国外的“生物反馈疗法”则是利用肌电来指示肌肉放松的程度,可称为“外反馈”。放松功适合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的焦虑状态以及紧张性头痛等症。

3.内养功这是以停顿腹式呼吸为特点的静功,姿势以卧式为多,也可用坐式。呼吸停顿的方式为吸——停——呼,配合默念“自己静”三个宇,默念“自”字时吸气,同时舌尖上抵上腭,呼吸停顿时默念“己”字,呼气时舌尖放下,同时默念“静”字。也可采用呼——停——吸的方式,默念的词句可用“我松静”三个字;呼气对默念“我”字,停顿时默念“松”字,吸气时默念“静”宇。意守部位一般在下丹田,即脐下气海、关元穴部位。大凡吸气时一般不能放松,只有在呼气时才能放松,这和呼吸不同时相对植物神经不同的影响有关。

内养功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4.真气运行法

这属于调息和调心相结合的静功类,特点是意念随呼气从丹田趋向心窝部,练功得法感心窝部有温热感,然后意守丹田,到丹田发热后即可打通任督脉,即小周天。本功法对神经衰弱,失眠,体质虚弱等多种慢性病较为合适。

5.保健功

这是较流行的气功基本功法之一,它既不同于静功,也不同于动功,而是以自我按摩为主,结合局部动作为其特点的功法,可作为其他各类气功的辅助功,也可作为治疗某种疾病的主功。本功法虽不完全相同于动功,但可归入动功的局部功法,如擦面、叩齿、鸣天鼓、揉肩、揉腹、搓腰、擦丹田、擦涌泉、耳功(耳郭按捏)、目功(运目弹睛)以及拍打经络(拍打功)等。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发表评论
0评
本文标题:气功调摄养生的方法气功流派和流行功法简介
本文地址:https://m.aniys.com/yangsheng/s34099.html
相关推荐
更多
阿妮养生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