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问答搜索
中医推拿别名及考证
2018-07-18 12:25  浏览:381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名词与以手疗疾或保健有关。如拊、按摩、按跷、按摩、乔摩、案抚、抑搔、折枝、眦摩、摩挲等。

摩: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为一象形与会意字。摩为床、摩为人,人卧于床,且腹大如鼓,当病无疑,而摩者,手也,以手置于病变部,为抚为摩为按。故《说文解字》解作“心腹有疾”,并认为该字通“拊”。

按摩: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按”在《说文解字》里释为“下也,抑也,止也”,也就是下压、遏止之意。“摩”在《说文解字》里释为“研也”,即回旋摩擦之意。至今在我国很多地区还沿用按摩这一名称。

按跷、按摩:按跷、按摩与按摩均为同时期名词,但与按摩有别的是“跷”与“摩”为通假字,唐·王冰将其解释为“按者,抑按肌肤;摩者,捷举手足”。可见按跷与按摩均是推拿的古称。

乔摩:《灵枢》经中尚有乔摩一词,“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炳摩、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乔与摩通,摩,“跷”之意。其实,摩字从脚,《玉篇》、《说文》均解作“举足也”。《韵会》注为“脚走之貌”,当指以脚为主要手段的一类治疗和保健方法,故吴鹤皋指出:“手摩为之按,足蹑谓之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在记载夏商名医俞跗时说:“治病不以汤液澧醴,鑱石、摩行、案抏、毒熨”,此处将摩行与案抚并列,当是摩的原始本义。可见,乔摩是推拿的又一古称。

案抚:案,通“按”;“抚”,音“玩”。《索隐》云:“谓按摩而玩弄身体使调也。”显然,案抚也是推拿的古称。

抑搔:《礼记·内则》云:“疾痛苛痒,而敬抑搔。”疾痛与苛痒与抑法和搔法相对应,说明抑者可以止痛,搔者专能止痒。郑玄注:“抑,按;搔,摩也。”可见“抑搔”亦指“按摩”。

折枝:《孟子·梁惠王上》云:“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1979年版《辞海》释折枝,谓“古来有三种解释,(1)折取树枝;(2)按摩搔痒;(3)弯腰行礼”。折取树枝,望文生义;弯腰行礼,对之长者,如何不能?按摩推拿,非常人皆能为也,故曰“我不能”,诚实君子也。折者,使屈也,扳也;枝者通肢。故“折枝”就是运动肢体,当为古代按摩之又一称谓。

眦摩:又作“眦搣”、“揃搣”。《庄子·外物第二十六》云:“静然可以补病,眦摩可以修老。”郭象注:摩,“亦作揃,子浅反。三苍云:‘揃,犹翦也。’《玉篇》:‘灭也。’摩,本亦作搣,音灭。”眦,指眼角。搣,《广韵》释为“手拔也,又摩也”。故眦搣,指的是按摩眼角,是古代按摩的一种操作方法,也是推拿的古称。

摩挲:亦作“摩娑”、“摩桫”。本意乃抚摸也。韩愈《石鼓歌》云:“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是摩挲的最早记载。现代推拿在西方的英译massage就与摩挲的发音有关。

推拿:推拿一词,出现于明代,在张四维的《医门秘旨》(成书于1576年)和万全的《幼科发挥》(成书于万历己卯年,即1579年)中都有推拿一词。如《幼科发挥》在介绍小儿真搐时有“一小儿得真搐,予曰不治,彼家请一推拿法者掐之,其儿护痛,目瞪口动,一家尽喜”,从此“推拿”一词,逐渐为人接受。“推拿”之“拿”除有拿法的含义外,还有“拿持”的意思,因为“推拿”首用于小儿,小儿不合作,必须先拿持与固定,方能进行其他手法操作;推拿的一招一式均要求医患处于正确位置,医之拿持与固定为推拿进行的先决条件,在临床尤为重要,只有拿持与固定好了,手法姿势才有美感,疗效才有保证。所以“推拿”替代“按摩”绝不只是两种手法代替另外两种手法,而是对手法操作认识上的质的飞跃,因而也是历史的必然。

有关“推拿”的英译,目前主要有massage,massagetherapy,masso-therapy,tuina,manipulation,naprapathy等,但以massage和tuina为多。在西方国家,massage并非医术,只是一种保健放松的方法,甚至还包括某些色情按摩。目前,学术界已经意识到“推拿”英译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并极力主张直接用“tuina”一词,这样既简洁明了,又不失“推拿”本身的含义。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发表评论
0评
本文标题:中医推拿别名及考证
本文地址:https://m.aniys.com/zhongyi/s14400.html
相关推荐
更多
阿妮养生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