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问答搜索
浮针疗法中医操作方法及疾病治疗
2018-07-17 15:23  浏览:350

浮针疗法是使用一次性的浮针针具在患者疼痛部位周围的皮下浅筋膜进行针刺活动的疗法,可以起到通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且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等优点。

浮针疗法的针具是一次性使用的复合套管针,分为针芯、软套管和针座及保护套管三部分。其复式结构既可使“浮针”达到足够的刚性以快速进入人体,又可使针具保留足够的柔软度,便于长时间留针,加强疗效。

重在“扫散、再灌注”

中医专家表示,与常见的“毫针”相比,无论是进针的部位、运针的方法以及留针的时间等方面,浮针疗法皆大有不同。

“毫针”的进针部位一般是十二经络、任督二脉或经外奇穴的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及定位;而“浮针”的进针点需由施针者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的相关肌肉进行触诊。当触及紧张僵硬的肌肉,再从该肌肉的头尾两端或周围进针。

在运针方法上,“毫针”讲究“提、插、捻、转”,利用运针的方法达到相关的“补、泻”功效;“浮针”的运针手法则重在“扫散”和“再灌注”。施针者以右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体作皮下扇形运动。扫散的同时,要配合再灌注活动,根据所涉及的肌肉,作弯腰-直腰、伸腿-曲腿等,可使治疗疼痛功效立竿见影。

最后,在留针的时间上,施“毫针”后一般要求患者静止20~30分钟,好让针具继续在体内发挥相应疗效,但这种留针方法限制了患者的自由活动,相对不便。而浮针疗法通常不留针,只留软套管,使留置于皮下的软管持续进行类似于扫散的微小运动数小时,不但可以延续止痛疗效,又不影响日常活动。一般在洗澡前2小时自行拔出软管,相当安全有效。

善治多种痛症

浮针疗法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筋脉不舒、血滞不通所导致的颈后痛、腰痛、腿痛和一些内科、妇科杂病,尤其在治疗筋伤和疼痛性疾病上有着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势。

对于老年人常见的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浮针疗法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如头痛、胃痛、胆囊炎、输尿管结石及痛经等内科疾病,该疗法也可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发表评论
0评
本文标题:浮针疗法中医操作方法及疾病治疗
本文地址:https://m.aniys.com/zhongyi/s17845.html
相关推荐
更多
阿妮养生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