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问答搜索
如何自测脾胃好不好 中医艾灸调脾胃
2018-07-17 15:48  浏览:111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是现代人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等让我们的脾胃受到了影响,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所以平常对已脾胃的保养工作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如果脾胃一定出现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知道,现在老中医来教你几招,让你从面相即可看出脾胃还坏。

脸色黄、嘴边黑、鼻尖暗说明脾虚

黄皮肤是我们中国人的重要特征。不过,黄色有正常的黄,也有病理的黄。正常的黄色应当是明亮、润泽、含蓄的,并且有红色掺杂其间。如果黄色太过、黄色不及、黄色一色独显,或者与青黑等颜色一起显现,那就是病色。

中医认为,出现了病色的黄,首先要考虑是脾胃出了问题。

脾胃负责运化水分谷物,人吃饭喝水以后,就是通过脾胃消化吸收里面的精华,转变为气血,所以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脾一旦有毛病,身体就不能实现这种转化,人吃进去的饭、喝进去的水,不能正常运化,无法供给五脏六腑营养,于是血液减少了,其结果就是脸色变白变黄。

脾胃出了毛病,症状主要可概括成8个字:纳呆、腹胀、腹泻、便溏。

“纳呆”的意思就是不想吃饭,也吃不多、吃不香,这是脾胃功能减退最明显的特征;腹胀的特点是不吃不胀,吃一点东西就发胀;腹泻就是拉肚子,如果水和粪能分开叫“腹泻”,水和粪均匀混合在一起叫做“便溏”。

如果发现自己有这几种情况,就该怀疑自己的脾胃是不是出了问题,尽快就医。

单看鼻尖

实际上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个很隐秘的小坑。以这个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病重的时候,比如有的人脸上发青发黑了,一点光泽都没有,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润泽的,就说明他的脾胃运化功能还在,就还能吃饭、吃药,所以就有救,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另外,如果患病时黄色代替了其他病色出现在脸上,比如由黑转黄,而且变得明亮、润泽,说明脾胃恢复了,病情出现了转机。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的脾胃都是很正常的,脾胃最希望我们的饮食方式是:清淡适量重营养,多吃易于肠胃消化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忽冷忽热,不偏食,注意调整情绪,这些都是保养脾胃的要诀。

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身体健康;若常吃生冷食物或腹部受寒,则易导致腹部疼痛、呕吐清水,甚至大便稀溏。脾胃是消化、吸收、转化人体气血精微物质的场所。采用中医艾灸疗法可温补脾胃。温补脾胃,艾灸足三里、天枢等穴。

艾灸能温化寒邪,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适用于任何年龄的人,是防病保健的常用方法之一。

【取穴】足三里 脾俞 胃俞 中脘 天枢

【灸法】

1.艾炷隔姜灸:每次灸5-10壮,隔日或每周灸1次,连续灸20-30天。畏寒怕冷者尤适用于此法。

2.艾条温和灸:每次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3-6个月,7-10次为1疗程。如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胀腹泻等症状,需每日施灸1次,连续灸至胃肠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3.艾炷隔附子灸:将附子研末,加面粉少许调和成约0.3-0.5厘米厚的糊状薄饼,待稍干时用针扎数孔,放于以上穴位,上置艾炷施灸,一饼灸干可以再换他饼继续施灸。每次施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连灸1-3个月。虚寒重者尤为适宜。

温补脾胃注意事项

严寒的冬季,要温补脾胃,平日里,饮食要少吃生冷之品。另外,用热水袋温熨腹部或煮红糖生姜水饮用,可达到温补脾胃之功效外,如果再配合以上艾灸疗法,效果更佳。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发表评论
0评
本文标题:如何自测脾胃好不好 中医艾灸调脾胃
本文地址:https://m.aniys.com/zhongyi/s18007.html
相关推荐
更多
阿妮养生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