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问答搜索
中国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
2020-04-18 21:56  浏览:55

     据陆羽《茶经》载:唐时,其他质地的镬也不少,主要的有江西洪州(今江西的修水、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县市)烧制的瓷镘,山东莱州(今山东的掖县、即墨、莱阳、平度、莱西、海阳等县市)凿磨的石钣。陆羽认为这些镬,虽属“雅器”,但“性非坚实,难可持久”。此外,还有银钣,陆羽说它“雅则雅矣,洁亦浩矣”,但一般人用不起,近于奢侈。从美观、清洁、实用出发,陆羽最终认为还是以铁制为好。


    交床。十字形交叉作架,上置剜去中部的木板,供置锾用。


   夹。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供炙烤茶时翻茶用。陆羽认为小青竹遇火能生津液,可提高茶的清香味。另外,夹也可用精铁或熟铜制造。


    纸囊。用剡藤纸(产于剡溪。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市境内)双层缝制。用来贮茶,可以“不泄其香”。


     碾。用橘桔木制作,也可用梨、桑、桐、柘木制作。内圆外方,既便于运转,又可稳固不倒。内有一车轮状带轴的堕。堕的直径三寸八分,中间厚一寸,边厚半寸。轴长九寸,中间方,两头圆,能在圆槽内来回转动,用它将炙烤过的饼茶碾成碎末,便于煮茶。


     唐代许多史料中都谈到过茶碾。秦韬玉诗中“山童碾破团圆月”,说的就是用茶碾碾茶的情景。唐代茶碾,除有用质地坚硬细密而又无异味的木制茶碾外,还有用石质凿磨而成的茶碾。


     拂末。用鸟羽毛做成,碾茶后,用来清掸茶末。


     罗合。罗为筛,合即盒,经罗筛下的茶末盛在盒子内。罗用竹制成,弯曲成圆形,绷上细纱或绢。盒用竹或薄杉木板制成,亦呈圆形,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口径四寸。罗茶末时,得加盖,以防茶末飘散。


中国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


     在唐代的史料中,除记有罗合用竹或杉木经烘烤弯曲,并加油漆制作成茶罗外,还有用柘木制成的柘罗。唐代的品茗者,不少习惯于自碾、自罗,在此过程中获取“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的超脱心境。


     则。用海贝、蛎蛤的壳充当,或铜、铁、竹制作的匙、小箕之类,供量茶用。


     水方。用稠木,或槐、楸、梓木锯板制成,板缝用漆涂封,可盛水一斗,用来盛煎茶的水。


     漉水囊。骨架用不会生苔秽和腥涩味的生铜制作,也可用竹、木制作,但不耐久,不便携带,惟用铁制作是适宜的。囊可用青竹丝编织,或缀上绿色的绢。囊径五寸,并有柄,柄长一寸五分,便于握手。此外,还需做一个绿油布袋,平时用来贮放漉水囊。漉水囊实是一个滤水器,供清洁净水用。


     瓢。又名牺杓,用葫芦削开制成,或用木头雕凿而成,作舀水用。


     竹夹。用桃、柳、蒲葵木或柿心木制成,长一尺,两头包银,用来煎茶激汤。


     熟盂。用陶或瓷制成,可盛水二升。供盛放茶汤,“育汤花”用。


     鹾簋。用瓷制成,圆口,呈盆形、瓶形或壶形。鹾即盐,唐代煎茶加盐,鹾簋即盛盐用的器具。


    揭。用竹制成,用来取盐。


     碗。用瓷制成,供盛茶饮用。在唐代文人的诗文中,更多的称茶碗为“瓯”。此前,也有称其为“盏”的。陆羽在《茶经》中列出当时制造茶碗的地区有浙江的越州、婺州,湖南的岳州、鼎州,安徽的寿州,江西的洪州,河北的邢州等。由于瓷碗烧制工艺流程和传统风格的不同,有淡青、黄、白、褐等釉色之分。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3/1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发表评论
0评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
本文地址:https://m.aniys.com/cha/s63-3.html
相关推荐
更多
阿妮养生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