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问答搜索
中国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
2020-04-18 21:56  浏览:55

     宋代茶具还影响和流传到了日本及朝鲜半岛等地。宋徐竞曾出使高丽,回国后写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说到“迩来颇喜饮茶,益制茶具,金花乌盏,翠色小瓯,银炉汤鼎”之类。日本茶道中用的“茶筅”一词,还保持着中国北宋的字形和字音。宋代流入日本的建盏,在当代日本的茶道中,同样也能见到它的痕迹。日本叫作“乐烧”的茶盏,其外观造型与建盏基本相似。

建窑烧制的兔毫盏、鹧鸪盏等,当时也流入日本,经仿制后称为“濑户烧”。宋代茶具对推动世界茶具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元代茶具


     元代,从茶叶加工到饮茶方法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茶叶蒸后经捣、拍、焙、穿、封加工而成的饼茶逐渐衰退,经揉、炒、焙加工而成的条形散茶(即芽茶和叶茶)开始兴起,直接将散茶用沸水冲泡饮用的方法,逐渐替代了将饼茶研末而饮的点茶法和煎茶法。同时,一些茶具开始消亡,另一些茶具开始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还是饮茶方法,抑或是使用的茶具,元代都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7),有位文人叫茅一相,结合当时茶具的使用情况,为南宋审安老人画的“十二先生”(即12种茶具)写了一篇图赞序文。序日:“余性不能饮酒,间有客对春苑之葩,秋湖之月,则客未尝不饮,饮未尝不醉。予顾而乐之,一染指颜且酡矣,两眸子懵懵然矣。而独耽味于茗,清泉白石可以濯五脏之污,可以澄心气之哲,服之不己,觉两腋习习,清风自生。

视客之沉酣酩酊,久而忘倦,庶亦可以相当之。嗟呼,吾读《醉乡记》,未尝不神游焉,而间与陆鸿渐、蔡君谟上下其议,则又爽然白释矣。乃书此以博十二先生一鼓掌云。”并署名“芝园主人茅一相”。说明宋末元初,宋人用点茶法饮茶的茶具,仍然受到元人的厚爱和赞许。


     元代大臣耶律楚材诗《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云:“玉杵和云舂素月,金刀带雨煎黄芽”,“红炉石鼎烹团月,一木宛和香汲碧霞”。说茶、谈法、论具,将元人饮饼茶时研末点茶,以及作者在烹茶过程中的愉悦情感,抒发得淋漓致尽。又如袁桷的《煮茶图并序》:“平生嗜茗茗有癖,古井汲泉和石髓。风向翠碾落晴花,汤响云铛滚珠蕊。齿寒意冷复三咽,万事无言归坎止。”虞集的《题苏东坡墨迹》:“老却眉山长帽翁,茶烟轻风*鬓丝风。锦囊旧赐龙团在,谁为分泉落月中”等,都是元人饮用饼茶的生动写照。


中国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


    在元人的诗文中,见得更多的还是用冲泡法饮散茶的情景,如李谦亨的《土锉茶烟》云:“荧荧石火新,湛湛山泉冽。汲水煮春芽,清烟半如灭。”蔡廷秀的《茶灶石》:“仙人应爱武夷茶,旋汲新泉煮嫩芽。啜罢骖鸾归洞府,空余石灶锁烟霞。”杨维桢的《煮茶梦记)).“命小芸童汲白莲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为饮供。”这里说的春芽、嫩芽和凌霄芽,都不是饼茶,而是散茶。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9/1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发表评论
0评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茶具的历史演变
本文地址:https://m.aniys.com/cha/s63-9.html
相关推荐
更多
阿妮养生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