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问答搜索
饮食中的中医五行学说和“调味”
2018-07-19 05:40  浏览:179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的性味属性分别是咸、苦、酸、辛、甘,合称“五味”,其受“五行”统辖,存在阴阳对立、相互制约的关系。厨师要想让五味调和,就必须掌握“调味”的本领。

饮食的季节性也与五味、五行相吻合,故中餐提出“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总结出“北咸、南甜、东淡、西浓、中和”的口味嗜好规律。

《吕氏春秋·本味》篇提出“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这一对立统一的调味标准,把“五味调和”、“适口”、“本味”置于菜品质量的首位。

历代名厨均主张鲜咸为主,少用调料,物尽天然,返璞归真,崇尚清淡,以显现食材的天生丽质。中餐调味品用料广,味型变化多,调味方法细,味觉层次感深;使中餐菜肴“味”的奉美性、差异性、独特性达到高度的辩证统一。

有句古话叫,咸中有味淡中鲜。春秋时,齐国烹饪大师易牙创制的名馔“鱼腹藏羊肉”成为汉字“鲜”的起源。长期以来,生理学认为人类只有酸、甜、苦、咸4种基本味觉,“鲜味只是使人感到愉悦的综合性味觉感受”。1997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味觉器官中存在“氨基酸受体”,证实人类确实存在第五种味觉——“鲜”味。鱼汤和肉汤之所以鲜美,就因为含谷氨酸钠等鲜味剂,口腔中的味蕾把信号传送给大脑,大脑意识到鲜味便产生食欲;味精对味蕾感受器的作用,如同开启汽车发动机的钥匙。

食物中的鲜味物质约40多种,可分为3类。味精即谷氨酸钠,其71.6%是鲜味、13.5%为咸味、9.8%是甜味,酸味有3.4%,还有1.7%的苦味。在有适量食盐衬托时,谷氨酸钠的鲜味会更明显,这就是为什么含量80%的味精比纯味精更鲜的原因。做荤菜宜用味精提味,而做素菜时宜用含1/2味精、1/2鸡肉提取物的“鸡精”增鲜。由于味精都含盐,所以用味精时要减少食盐用量。

畜、禽、鱼肌肉组织中富含三磷酸腺苷(atp),它是能量的供给者。动物屠宰后在酶的作用下,atp分解为核苷酸。核苷酸的鲜味是味精的160倍,在味精中加入呈味核苷酸,鲜味可提高3~4倍,这就是“复合味精”。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发表评论
0评
本文标题:饮食中的中医五行学说和“调味”
本文地址:https://m.aniys.com/yangsheng/s43417.html
相关推荐
更多
阿妮养生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