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问答搜索
音乐中的中医养生法—古琴
2018-07-16 17:15  浏览:143

音乐中的养生法—古琴

中国的“古琴”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意义。古琴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对于人生修养、养性修身、立命进德有莫大助益,其松沉旷远的音色、舒缓简淡的曲调以及宁静庄重之仪容,其中所蕴藏的古朴宁静的意境,传达着静远淡逸的气息,能唤起恬淡悠远的回忆,令人返于原始本然之故乡,这对于紧张而焦虑的现代人实在是非常重要、弥足珍贵。

演奏中按摩经脉

在弹奏古琴时要做到三静。一是环境安静,因为古琴左手指法有许多走音,如退、复、吟、猱,达到一种声音绕梁不绝的效果,声音由强及弱,如果环境嘈杂将无法感受;二是身静,古琴弹奏时对身体的要求是:全身放松、挺胸拔背、沉肩坠肘、双脚落地平实。双手置于琴面,将全身的气灌于指尖弹奏。三是心静,在弹奏的过程中心无杂念,呼吸均匀,曲随手行,达到意存弦外的琴人合一境界。

弹古琴时,手指跳动于琴弦。中医认为手指是人体上肢的末端,气机流注到此而返回,五个手指有6条经脉循行。心、肺、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等经络在手指尖部起始交接,肺经止于拇指少商穴,大肠经起始于食指商阳穴,心包经止于中指中冲穴,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关冲穴,心经止于小指少冲穴,小肠经起始于小指少泽穴。

在古琴演奏中,手指用半甲半肉的地方直接触弦,左手要求“按欲入木”,基本技法有:吟、猱、绰、注、上、下、进、复等。右手要求“弹弦如断”主要指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打、摘、撮、轮、拨、刺等。在弹奏的过程中,全身自然放松,靠肩、臂、肘、腕、指的统力协作,并集中着力于指尖,左右手技法熟练运用,在演奏出古琴曲的同时,又达到按摩手指、保健强身的效果。所以古琴历来都被中国文人看成是修身养性的首要乐器。

调节情绪平衡脏腑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余知百病生于

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九种气机失调的形式统称为九气为病,也说明了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脏腑经脉气机失调所致,正如张介宾《类经·疾病类》所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

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方面,而气的运动又是脏腑经络组织功能活动的体现。气布散全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运动不息,不断地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过度劳伤等因素均可导致气机失常,引起脏腑经脉功能的紊乱,从而发生诸多病证,因而气的运动失常是很多病证发生的内在机理。

百病皆生于气,而止于音。气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体气机条达,气血通畅,脏腑功能正常。气机失调可导致各种疾病。古琴音乐“哀不至伤,乐不至淫”讲究中正平和、和谐自然;运指调气、意在弦外。古琴声调、音色、节奏与人体的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相一致,古琴音乐可以调节情绪,抒发感情,平衡脏腑功能。听琴、弹琴可以修身、调性、养心,达到防病及调理身心健康作用。

从古琴乐器特点来看,首先,音色丰富并且极具对比性的质感,低音古朴深厚,余音绵长不绝,高音清润明亮,极富穿透力,而其“同音异弦”等特点能更精微细腻地刻画人心。其次,表现手法丰富,古琴琴曲的节拍多变,让演奏者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古琴所特有的“走手音”能使音线轻重疾徐的同时,还有刚柔、方圆、浓淡等变化,给人以趋于意境悠远、神韵无限之感。古琴属中低音区乐器,从人的心理通觉感受来说,更为沉着深切,常常加深了幽远深邃的意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发表评论
0评
本文标题:音乐中的中医养生法—古琴
本文地址:https://m.aniys.com/yangsheng/s5481.html
相关推荐
更多
阿妮养生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